夏日的云冈石窟,可以感受到大佛那恢弘而刚毅之美。
七月,从极度闷热的北京来到大同,有一种突然释放了的轻松。好友昆雨陪同我由著名的“昙曜五窟”开始细细观察北魏时代的佛像。
虽说不少专家们认定云冈早期的佛像深受犍陀罗佛像风格的影响,然而,像第16-20窟这样宏大的佛像,在犍陀罗的遗物中间我们是无法寻找的。高耸的鼻梁与饱满而健硕的身躯,充满自信的神态,不正象征着北魏王朝统一北方后,君临天下的气魄么?
最有魅力的还在于每一身佛像都是嘴角上翘,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会心的微笑,第20窟的佛像是庄严而沉静的,第19窟的主尊佛像在微笑中带着无限的智慧,主尊两侧的佛像也仿佛在平和地谈论佛道,第18窟卢舍那佛两侧的崖面风化严重,众弟子菩萨大多身体部分模糊,仅头部完好,看起来倒像是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在茫茫宇宙之中,菩萨、弟子们只露出头部,泛着神秘的微笑,一身弟子昂首而立,高昂的鼻子和轮廓分明的面庞体现出刚毅的神色,一种面临任何危险都无所畏惧的风采。立在高处那一身弟子带着宽和的微笑,似乎看透了世间的一切……
云冈石窟的性格是乐观的,不论是佛、菩萨、还是天王、弟子,总是有着愉快的微笑和雍容的行止。云冈石窟是健康向上的,稳健而饱满的身躯,显示着力量,即使是轻盈起舞的飞天也显示出浑圆而健壮的身态和铿锵有力的节奏。
然而我更喜欢清晨的云冈石窟景色,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照在第3窟前的一片草地上,各种绿草和野花仿佛刚刚苏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莫不是在阿弥陀三尊像前奋发着展示自己。呼吸着清新的嫩草气息,观赏这个洞窟雕刻精美的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等形像,是一种全然回归自然的气氛。
沿云冈石窟向东,一片绿荫中,那是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的办公地,几处平房后面,有一泓水池,粼粼碧波中,睡莲正在盛开。使人感到一种清雅之美。佛经中有红莲花、青莲花、白莲花之说,每见到莲花,总令人想象在佛说法时那梵呗清响之境。
昆雨告诉我:要是月夜在这池边赏莲,清风徐来,可以体验到那种如时光停滞一般的静谧。在绿水的倒影中,佛光时隐时现,那将是十分难遇的境界。
于是我热切期盼着明月夜的到来。
接近中秋的一天,昆雨告诉我,月亮极好,要是在云冈石窟赏月,定会有最佳的效果。然而,辗转于病榻的我,终于不能体验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月色。想到人生的期待与实现,期间会有多少曲折,有时就是近在咫尺,也是同样“不遇”。所以感悟到所谓“一期一会”在人生中是如何的珍贵。
往者不可追,还是尽情把握住现在的人生,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也许来年的中秋月色还会更好罢!